YO! 是英国一家连锁寿司餐厅,现在需要对其品牌形象进行重塑,以更好的视觉形象在美国中东及欧洲地区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YO! 寿司重新塑造包括需要一个新的标志及一个VI系统手册,首先对VI系统手册提出的想法是一个定制的日式便当盒涵盖了各各各样的梳妆打扮资产,不仅可以很好的突显出品牌的特点也进一步强调了品牌核心特色,VI手册包括对标志、包装、菜单等一系列的品牌应用作出明确的规范说明。新餐厅VI设计中标志是受到日本动漫与城市影响的,YO! 保留原来的泄体字体与感叹号的处理方式,并加入了乐京的城市道路网络的特色。
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这个词来自德语,意思是形式或形状。该理论的提出者是德国心理学家马克思.颇尔特海默。他认为人的眼睛只收集所有的视觉制激,大脑则负黄把感觉信息整理成连续的图像。大脑没有把个别的感觉元 素连接在一起, 运动现象就不会产生。他的观点衍生出 了一个著 名的论断: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知觉是各种感觉综合运用的结果,而不是个别感觉元素的简单相加。
后来,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继承者进一步发展了威尔特海默的理论,提出一个新的观点:人们在感知事物时总是会受到所谓“结构因素”的支配。这种结构因素是指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一种先验的感知框架。它先天性地存在于人的意识领域,不会因为种族、民族、性别、年龄及政治信仰、价值观念的不同受到影响。
结构因素对观者的感知活动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类似与相近。即人们在感知(观看)事物时往往趋向于把相似的东西(符号)视为一类并归并在一-起。这幅画面可以看成一个少女正在 转头向旁边看的动作;也可以将其看成一位老妇: 把少女的耳朵看成老妇的左眼,下颌骨看成老妇的鼻子,脖子上的装饰可以看成老妇的嘴巴。当人们在看这幅画面时,由于观察角度与参照形式的不同,便会把类似或近似的形式关联起来,由此便产生了不同的概念判断。
(2)完形趋向。完形趋向是指人们对事物的感知总是趋于整齐、规范、统一和完好,并力求避免残缺、 混杂、凌乱和破损。这个图形: 12个小方形组成一一个整齐完好的正方形,靠近这个正方形的还有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人们在观看这个图形时都会不自觉地把排列成型的12个小方形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下意识地力图排斥那个大正方形。其原因是12个小方形构成的是一个完整的图形,而加入那个大正方形就会破坏它的完整性。
(3)残缺闭合。残缺闭合与上述完形趋向有共同之处。两者的实质都是力求完好,只不过完形趋向是在已经完好的图形中排斥不完好的成分;而残缺闭合则是把接近完好的图形下意识地完善起来,将其中的残缺部 分修补闭合。如图6- 11所示的红色圆圈所标示的兰花叶子都有小缺口。如果给观者快速看过之后,人们就会认为这些兰花叶子是完全闭合的,这些国画当中笔断意连的处理技巧,恰恰能够证明格式塔理论的合理性。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特点在于它关注构成图形内容的诸多个别形式,并指导视觉传播者将这些基本元素综合成一个意义整体,启发设计人员反其道而行之,将受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特定的表现元素上。格式塔理论 还表明,人的大脑是- -个功能强大的器官,它能把视觉 信息划分为不同的组别。人们在观看一幅图形时 能看到 什么,实际上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 人们过去看到过什么;二是人们希望看到什么。
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理论是由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吉姆斯.J.吉布森建立的,他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视觉研究的实验对象不应该仅限于实验室中,而应该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在自然状态下实现真正的视觉功能,并且这种研究最好由运动着的观察者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
(2)视觉是由光线对视野中物体表面的影响方式所决定的,由光线随着观者在景象中的运动而发生的变化而变化。其中,针对光线对物体表面的影响方式,吉布森提出了环境视觉阵列概念,即人们眼前被光源照亮的物体的可见表面结构。
(3)随着环境视觉阵列的细微变化,人的大脑能够自动校验物体的大小和纵深,而无须有意识地计算。
▲ | 上一篇:服装品牌行业|商标设计与辅助图形在品牌形象设计中的运用 |
▼ | 下一篇:教育机构行业|主体色彩在VI设计中的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