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的对手通用汽车公司,便是紧紧扣住风格化设 计(Styling)作为销售手段,制定了一 年一 一度的换型计划,在车身的多样化.上下功夫,设计出适应不同经济收入和不同身份的车型。由于经常性地改变车的外部风格以强调美学外观,大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出于对新奇的追求,消费者很快想换新车,而从意识上就把旧车"废弃”了。"流行”概念扩大了人的消费欲。
所谓由流行到过时便是商品走向精神上的废物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伴随新设计的不断产生,人们会有意地淘汰旧有的商品,即使它们在物理上还是有效的。这从客观上便扩大了消费需要总量。此外,消费的多层次要求会导致对同一类商品有不同附加值的诉求,设计的高附加值便是满足各种消费层次的心理需要,包括变化需求的必然结果。汽车设计在100年的时间里,使全世界的汽车拥有量超过5亿辆;这在相当程度上是设计创造了大量的消费需要。
设计是最有效的推动消费的方法,它触发了消费的动机。我们对超市都有一个共同经验,本来进超市只准备买几件物品,结果却推着满满一车东西走出来,远远超过购物单上所列出的。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从包装、货柜陈列到营销方式,都是为扩大销售而设计的。进入超市的人往往有种身不由己的感觉,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需要,不知不觉中消费起预算以外的商品。
设计能够唤起隐性的消费欲,使之成为显性。或者说,设计发掘了消费需要,并制造出消费需要。当代广告语言学认为我们身上根本就不存在一种所谓“自然的”和“生理的”需要,任何需要都是外在事物创造出来的,因而它是社会性的。实际上,人类物质消费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消费和文化消费。
正如阿尔都塞( Louis Althusser,1918 - 1990 )在他的名著《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援引马克思的说法:英国工人阶级需要啤酒,法国工人阶级需 要葡萄酒;人类需要本身就是某种文化的体现。1 因此,并不是设计要靠消费的需要决定和解释,而是人类各个时期不同的需要须由外在的事物来作说明。广告设计就是这些外在的事物之一。
朱迪丝。威廉逊(Judith Williamson)在她的广告 研究经典著作《广告解码》(Decoding Advertisement,1978)中指出,广告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能动的构造作用。广告不仅刺激和创造了人的消费需要,而且广告和消费在某种意义上确定了人的身分,确定了人本身。人赖以确定自我的方式就是在与外在事物的求同,因此实际上这些外在事物规定了我们的性质。西方社会中-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人是以其消费对象来划分等级的,而人又是 被广告创造出消费欲望的。1 对社会的深层心理分析使我们觉察到,设计创造消费的能力不仅源于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而且深深地根植于社会心理同构之中。
后现代主义理论与设计
在西方,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便成为了视觉文化中极为引人注目叫 的一个部分。不过,设计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并且- -直受到媒介的高度关注。事实上,设计已经是很多全然不同的议事日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由此使得要阐明它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指向变得越来越难。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这个术语,便在最宽泛的意义上被广泛用于描述设计和文化中的变化。这个术语本 身就是对现代主义的赞美,是对主宰了20 - 70年代设计的现代运动理念和设计师的赞美。虽然“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最初出现于40年代,之后于60年代重新出现时被用来描述波普设计的新态度,但它要到了70年代才开始 成为重要的用语。建筑史家查尔斯. 詹克斯(Charles Jencks)1977年出版了极有影响力的《后现代建筑语言》(Language ofPost Modern Architecture)-书,从而使“后现代主义”概念普及开来。这术语不仅用于讨论建筑,也用来讨论设计和文化中的变化。
后现代主义,最初是作为现代主义原则和价值的批判者出现的。1战后的新-代人感到,现代主义在方式上太具约束性和拘谨刻板。正如许多批评家注意到的,现代主义的理想是拒绝装饰、大众趣味和人类欲望的表达。而后现代主义则发展出了全面的设计方式,复兴所有被现代主义否定的观念、材料和图像。其中最重要的转变之一是对历史主义的一种新态度,历史主义对于现代主义运动而言是一个禁区。到了90年代,从过去的设计中借用元素成为了多元主义设计方法的一部分。后现代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已变成了一个广泛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影响到建筑和设计,它的新方法还影响到了科学、批评理论、哲学和文学。从这一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后现代主义可以被看作是20世纪思想的重要转折,正如现代运动是对20世纪初工业机器时代的反响一-样,而后现代主义可以被视为对20世纪末期计算机技术时代的反响。
▲ | 上一篇:标志logo设计时色彩的心里感应|新logo新思想 |
▼ | 下一篇:苏州品牌VI设计|辅助图形在VI设计中应用规范中的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