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平面空间的视知规律。
1、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地心引力即重力关系,人们习惯了从上向下观看,水平面上,人们习惯从左向右观看,这与文字从左向右常见排列方式是一致的.这样以来形成了在有限平面里,观看者视线落点为先左后右,先上后下规律,相应地这个平面不同部位成为对观看者吸引力不同视域,据其吸引力大小依次为左上部,右上部,左下部,右下部,所以平面左上部和上中部可以称“最佳视域”《当然这种划分受文化制约,比如阿拉伯文书写从右向左横行,中国古汉字从右向左排列,这时人们阅读习惯会有所改变,最佳视域就会成为右上部了,》最佳视域在版面设计,广告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中相当有价值.
2,运动中视觉: 人们观看除了定点相对静止的审视对象外,更多的是运动和参照,即移步换景,多视角,多方位感知展示设计中观众在展示空间当中行走轨迹也被称为动线,动线不仅是空间位置变化,也是时间顺序体现,这种动线不仅在展示设计中,而且在室内设计,设计,建筑设计中都需作为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加以考虑,设计既然依据设计主题,内容,主次,节奏,通过诸如空间分割,景点分配,标志导语,等安排观众动线时,也必须考虑观众视知心理.
3,视觉质感: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组成该事物各个部分相互联系,互为依存,事物各个特性的感知也与对它其它特性感知相联系,从而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可以通过视知觉把握到事物一些相应的其他感觉的特性. 这种现象为什么产生?——与人联觉有关,它其实指感觉相互作用,某种感觉感受器的刺激,也能在不同感觉领域中产生经验,抽象主义大师康定斯基,在其<论艺术的精神>中说过,视觉不仅可以与味觉一致,而且可以和其他感觉相一致. 当然关于联觉这种生理机制,现在还不能说十分清楚,有心理学家认为它是两种分析器中枢部分形成的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分析器相互建立起特殊联系的产物,这种经验有赖于生活经验,正因为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人们才理解事物视性与非视觉特征的联系,才可能直接观照到对象重量,质地,温度等.
4,视觉心理学家德鲁西奥--迈耶对这些看法,他把上面这些现象称为“视觉质感”这一术语最好描述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质感,这种视觉质感受吸引我们亲手去摸或同我们眼睛很接近,通过质感产生一种视觉上感觉,这其实同样适用于一件雕塑,建筑产品,适用于室内装饰设计,陶瓷,工业产品设计,同样适用于质感出现任何专场合,当然看出质感有赖于诸如粗糙,光滑,坚强等相对具体的体验。 在多数情况下,设计产品受众触觉是通过“视觉质感”调动起来的,或者说首先被调动起来,再由他亲手触摸加以验证,所以现代设计师,尤其是平面图象设计师,应当根据需要把调动受众质感能力纳入思考范围,也就说考虑目标受众相对共同生活经验也成了必要事。
注意与设计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中一种共同特性,或者说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们专注于某个事物时,总是同时在感知,记忆,想象,思考着或者说体验着一定情感情绪,注意与知觉选择有着直接密切联系,正因为这点,有些心理学家将注意视作知觉一种表现,在现代设计心理活动中,视知觉因素有着首屈一指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集中谈谈设计活动中视知觉注意。 设计作品简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质”简洁,用很少构成特性,组成干净利索画面,“形式”与“内容”相一致,使用简单“质”,表现“简单内容”换言之”美术设计上内容不可太夏杂,最好只使用一个简单之内容,籍简单形式,把内容传达给观众,其实这里谈简单与夏杂是相对,再简单的内容仍不只是一个信息,趋于简洁或者说,简洁化,是当代设计一种趋势,它实质符合视觉的秩序化规律,心理学实验表明,通常人们的眼睛看东西,先把握几个大的形之构造特性,而并不去把握那些琐碎之细节部分。只要求抓住大的构形特性,人们也就可以基本把握住对象形了。 这种视之现象体现出视觉提炼的功能,并且有尽可能多的细节被组织进一个尽量简洁的统一的结构样式中,那么这样作品就可以称作简洁性,比较能容易引起观众注意。
一、注意形成还有主客观原因,主观上观众方面,他的知识,经验,需要,兴趣,对设计产品态度等都成为注意主观条件和原因,客观条件上讲一件设计作品要引起观众注意,本身必须是对观众来说是似曾相识的,也就是说它既要与观众已有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联系,又要让观众感到新鲜,或者说能为观众提供一定信息,这成为形成注意客观条件。
二、观众注意表现为其心理活动一种积极状态,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指向某个事物或者事物某一个部分,便之成为注意的中心,同时将中心周围事物或部分处于注意的边缘,将离中心更远的事物处于注意范围之外,这种图形的视知觉注意中就表现为所谓“图-底”关系,注意中心成为“图”,而注意也变成为“底”即背景。
三、“图形”与“基底”的关系,就是指一个封闭的式样与另一个和它同质的非封闭的背景之间的关系,这一看法是合理的,对“图”“底”关系处理是现代设计,特别是平面设计中应用视知觉注意一个重要方面。
四.现在以发现图-底14条原理: 1.被包围的或闭锁的形成为图,包围者形成为底。 2.小面积成为图,大面积成为底。 3.密度或有纹理易成为图。 4.二形位于上下之位置时,而其面积,形状均相同,只有色彩或明度有差异,此时
位于下边之形易成为图。 5.对称性之形易形成为图。 6.相邻二形均为对称性时,则凸形成为图之可能性较大。 7.愈单纯之形愈成为图,日常看多了的形也易形成为图。 8.其方向与我们视野水平垂直坐标相一致的形易成为图。 9.有动感,旋转之形易成为图,静止之形易成为底。 10.与周围环境亮度差别大的部分比差别小的部分易成为图。 11.亮部分比暗部分易成为图。 12.还有暖色相部分易成为图。 13.具有幅宽相等部分比幅宽不等部分易成为图。 14.与下相联系部分比上边垂落下来部分易形成图。
这里已发现图底关系户14条原理。或者说在图底关系中建立图形的14个条件。但是随着进一步的实验概括,还有更多原理或条件被发现,此外,在同一个图象或画面里。或者一个限定观照范围,特别是平面中,上些原理又是可以同时发挥作用,哪一个原理能占优势起主导作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看哪种条件较为明显。 图底关系在现代设计中得到非常广泛已用。广告设计中,利用明暗,冷暖的不同对比来突出广告主体形象或广告语,标志设计中注意标志造型完整和简洁单纯,并放在较大面积背景上。报刊版面设计中,文章报道标题周围留出较大的空白,与周围较大面积排得相当紧密文字形成明显差别。在建筑物大面积统一墙面设计信息密集大门,在目标以粉墙为背景配置植物山石,与之,这些都是突出背景前图形、引人注目的地方。其实图-底关系不仅存在平面或平面设计,而且广泛存在于三维立体设计,时装表演T型台区明亮的,相对于展厅暗空间背景,形成为全场观众注视“图形”,室内设计中,家具,陈设,装饰壁画,以及灯具,相对于地面,墙面,天花板来说,成为“图形”,而地,天花板成为背景,山林中一座别墅会被人们看绿色背景中一个“图”,动态广告方式正被广泛应用,街上行走的模特队,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车身广告,出租汽车,博物馆展厅设计中,对一些著名绘画,雕刻工艺品照明度不能太大,同时为了让它突出一般展品,就让它周围暗一点,而且有一个较大较单纯背景,使它成为背景中“图形”,引起人们注意。
如果要达到分辨图形目的,就需要造成图与底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差别越大图形就越容易被认出。以上分析集中在相对独立的图形被观众辩认和注意的情况。在设计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相同或不同的物体或因素组成一个视知整体,从周围其他事物组成的环境背景中分离。 1、接近:在空间位置上相互接近物体易杨为一个视知整体。 2、相同性:形成上相同或相似的物体易成为一个视知整体。 3、连续性:一个不完整图形,当其结构具有某种连续性时,可以被看成是封闭或完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