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为什么后来当了设计师?这其实不是当时我很明确的理想,只能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转变。为什么没有做服装设计师?这也是一个慢慢的调整,我曾经设计过服装,在上个世纪70年代,但那个时候香港的时装设计业还没有成形。”靳埭强用一种香港味很浓的普通话慢慢地回答我的问题。
15岁,靳埭强随家人从番禺移居去了香港,初中没毕业就放弃了念书,去工厂打工,当上了裁缝的学徒。“算来,我是当了10年的裁缝。我成为一个香港人,人家打麻将我就打麻将,人家赌马我也赌马,也有赢钱,但是也输光了。后来,我想,这些生活不是我要的,我觉得自己不能白活一场,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应该怎么走。”
25岁,靳埭强有天对父亲说:“老爸,我要去学设计了!”在当年,他并不知道设计会有什么前途,他只是喜欢。那时他每晚7点要去上设计课,可是裁缝店要到9点才能打烊,于是不久他索性辞掉干了10年的裁缝工作。
如今,他从事设计工作已经超过40年,是香港鼎鼎大名的设计师,获奖无数,作品经常在海外各地展出。这次,因为为珠江纯生设计了一款新瓶子他来到深圳开说明会,于是有了我们之间一次关于设计的对谈。
Q=《白领风尚》 J=靳埭强
Q:我发现您的很多设计里都有中国元素在里面,但整体感觉又挺时尚。
J:是,因为我不是在勉勉强强地卖中国元素的图腾,我不喜欢只是个图腾就说中国,而是里面的精神。就像我们这次设计的瓶子,不是你一看就觉得有中国的感觉,从外表上看,你说它西方也可以的。
Q:您觉得真正代表中国文化里精深的一些东西是什么?
J:平衡。刚柔、阴阳,这就是一个平衡,生活也是需要平衡的,思想也是。这都是我们道家太极看宇宙的一个感觉。大家有对比,但是也有互相的协调,和谐不是单一性的和谐,而是包容性的和谐。
Q:听说您年轻时曾狂追西方潮流?
J:中国很多不好的东西我已经经历过了,所以那时非常向往西方,一开始学素描水彩,后来才学水墨。生活上追西化潮流,绝对忍受不了古老的东西,我是第一代(留)长头发(的男士),喜欢披头士,街上老人都骂我们。学设计前5年全盘西化,也做得很好。我是受邮政局邀请做香港邮票的第一个本地设计师,做得很现代,后来把中国文化放进去已经是5年后的事情了,有一个态度上的转变。不是放弃现代,但光是现代不行,要有个调和,两方面都要精通。
Q:您曾说,设计师要有好奇心。这么多年,您是怎么来保持好奇心的?
J:创意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多聊天,多去看东西,多享受生活,要热爱生活。好奇心是没有疲劳的,看一些新的东西,理解多一些东西,自然有一些资料、元素给你消化。我画山为题材的水墨画,会去庐山和黄山,要看到动态,看到恋爱的感觉,看到浪漫。我觉得设计师一定要培养想象力,这是一个重要的素质。
Q:您的旅行目的地,会经常选一些名山名水之地吗?
J:会,我去很多地方看过山水,内地去得比较多,日本以及欧美也有去。看得多了,你就会感觉到东方的山和欧美的山有不同,东方秀美,西方磅礴,那是不一样的感觉。我的旅行生活其实是很随意的,我看山看水也看民间生活的形态,也喜欢逛博物馆。
Q:我听说您喜欢在旅途中收集一些小东西,您收藏的标准是什么?
J:要有感觉,美的感觉和生活的感觉。我不会分这是老东西还是新东西,只要有感觉我都会要。比如说石头。我曾经在武夷山看日出的时候,在河边看到块黑石头,浸在水里边,把它拿起来洗干净还是乌乌黑黑的。这块石头很刺眼,手感很好,这就是感觉。
Q:您不会介意它们是美还是丑?
J:美和丑是一线之差的。有时破烂的东西可能别人会觉得丑,但是有生活印记的时候,它的破烂是有道理的,有感觉的。比如我有个收藏是件乐器,我在国外买的,很老,很破旧,里面钉着一些金属的片子,是件非洲的原始乐器,破破旧旧的,但这种丑在我眼里就变成美了。我很开放,会保持一个老顽童的心态。
Q:我知道您的工作很忙,但生活听上去也很有趣。平时是怎么去平衡生活和工作的关系的?
J:交融在一起。工余时间在家里创作水墨画。用水墨修养自己,不是工作,而是把人净化。
Q:有没有一些独特的放松方法?
J:暂时不要把烦恼的东西带着不放下,而是要接触新的东西。中国有个问题是人的问题,不是人口的问题。现在不只是量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品质的问题,是诚信、品德。所以大学里面我有开一个课程叫设计伦理。
Q:您在设计、艺术、教育等几个领域都有涉足,有没有给自己一个定位?
J:我最初因为爱好艺术所以就觉得一定要做艺术家,后来学了设计觉得设计更伟大,因为设计是为人做的。艺术家是为自己创作,为了表达一个东西可以不理人家就做出来了。但是设计师要别人喜欢,为人做,所以觉得更伟大。我自己学设计的时候是工余时候学的,白天工作,晚上去学,当时很多年轻人也很想学,香港没有很多这种课程,所以我后来愿意当老师,让和我一样有设计爱好的人来学设计去当老师。后来我又发现原来当老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当了老师发现自己学得不够,会重新编写课程,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有思考地教,会和年轻人交流,这也是一个学的过程。再后来觉得教学有个限制,人数的限制,所以就写书了。
Q:设计师、教育家、企业家,这么多不同的身份您更喜欢做哪一个?
J:我希望多一点时间放在教育上面,培养下一代,很关心教育方面,对中国教育更关心。
Q:就设计领域而言,绘画、平面设计、产品包装这几种表达方式,您个人会更喜欢哪一种?
J:产品包装是一个我很喜欢的表达方式。因为它的挑战性很高,但能体现出共鸣,是很生活的。我可以把一幅水墨画画得有创意、艺术水平很高,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做产品包装要受众懂,起码有一群人会感动,有些成功的设计可以变成口碑,普通人、跟这个品牌没关系的人都能懂,所以这是我喜欢的原因。
Q:对新入行的设计者,您比较看重的是什么?
J:年轻人应该多学。现在年轻人很紧张要什么专业才是好,但其实不需要紧张。学一个基础的方向,更要交叉地学习其他学科,全面地认识多一些基础,终身地、跨界地去学习,不要单一性地喜欢做什么就只是做这个。要多一些知识、修养,还要有好的生活态度。好的设计师要懂得学习,懂得理解,懂得体现客户跟品牌本身有价值的东西,要跨界,要有合作精神。 |